倾城动员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名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吴耀辉

“凤头蜂鹰610只、日本松雀鹰84只、红脚隼31只……”这是猛禽监测表内9月5日的数据。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从9 月1日起,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2023年老铁山猛禽监测,保护区科研人员联合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将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每日不间断地监测记录猛禽迁徙的种类、数量及天气等信息,汇总分析老铁山猛禽迁徙规律。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山海禀赋,让大连成为全球候鸟迁徙重要的栖息地和中转站。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大连都会组织开展护鸟专项行动,保障野生鸟类顺利迁徙过境,维护地区生态资源安全。与此同时,蛇岛老铁山保护区还在每年秋天实施猛禽监测,为候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大连是万千鸟类钟爱的生存地,也是一座栩栩如生的自然博物馆。保护鸟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名片,一座城市正在倾城动员。

地理特殊 这里是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地

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以“千年鸟栈”闻名于世。每年经此迁徙的鸟类有372种、上千万只。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包括东方白鹳、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5种。

老铁山还是全球久负盛名的猛禽迁徙中转聚集地,种类多,数量大,迁徙时间集中。9月1日起,2023年老铁山猛禽监测启动,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天早晨6时准时到达观测点,开展“目不转睛”的观测、记录。在9月1日的观测表上,清晰地记录猛禽12种228只,主要有日本松雀鹰、赤腹鹰、红脚隼等;9月2日记录13种676只,凤头蜂鹰数量明显增多……9月5日,记录猛禽11种801只。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小平介绍,保护区猛禽监测已开展5年,未来会持续做下去,为鸟类保护提供大量数据基础。

辽东半岛像一个大“漏斗”,蛇岛老铁山的位置刚好是在“漏斗”底部。每年秋季,来自西伯利亚、蒙古草原和我国东北的大批鸟类飞山越岭途经于此。动辄有数百只的猛禽在天空盘旋,鹰、隼、鵟、雕、鸮等“群鹰”聚会,蔚为壮观。它们在老铁山的密林里打尖,一面觅食休息,一面观察天象,只要风向和气流适合,立即集合出发,因此会形成世界上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鹰柱”“鹰河”盛景。“9月上旬,猛禽数量不算太多。接下来,我们期待的鹰柱、鹰河和千猛日就要到来了。”王小平说。

铁山无网 几代人的“不可能”成为现实

9月5日,主题为“守护和谐”的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秋季打击偷猎野生鸟类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此次行动的时间为9月1日至11月10日,保护区将通过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巡护,将宣传发动与多线巡山相结合等方式,严厉打击偷猎行为,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老铁山地区自古以来流行捕鸟、贩鸟、食鸟的传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捕鸟”还是专门工种,在生产队计算工分。自保护区1980年成立,四十多年来,保护区采取多种手段,严厉打击违法猎鸟,积极做好宣传引导。“过去到秋季候鸟迁徙季,老铁山上捕鸟网具漫山遍野,保护区工作人员虽然付出了大量艰苦的努力,奈何村民百年以来的观念根深蒂固,保护区这边刚把网具收缴,村民又在那边把网具架上。我们不少工作人员感叹,想要铁山无网根本无法实现。”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王立平说,进入新时代,随着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完善实施,保护区加大清缴力度,持续开展核心区封闭管理、多部门联合执法等措施,同时借助法律手段,曾有人因为偷捕野生保护鸟类被判刑10年,非法猎捕鸟类的行为因此逐年减少。查获捕鸟网具数量从数万片下降到几千片,2020年、2021年是个位数,到2022年老铁山保护区首次实现鸟网清零,几代人感叹的“不可能”成为现实。

捕鸟的人少了,救鸟的人多了。市民发现伤病鸟类,总是第一时间给自然资源部门打电话,有的直接送到当地派出所或救助站。一只只被救治的鸟类重归蓝天,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长山群岛 “中国黄嘴白鹭之乡”

进入9月,在长海长山群岛,春夏在此繁殖栖息的黑脸琵鹭、黄嘴白鹭正陆续返回中国南方和东南亚越冬。黄嘴白鹭是国内其他地区难得一见的一级保护鸟类,然而在大连,它们却是普通的“凡鸟”,蛇岛上每年有数百只黄嘴白鹭驻岛繁殖,长山群岛每年观测记录约3200只。2016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还授予长海县“中国黄嘴白鹭之乡”称号。

长期从事鸟类科研工作的长海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丕煜表示,黄嘴白鹭对栖息地生境要求非常高,多年来我们持续加大对黄嘴白鹭种群的保护工作力度,不仅安装了智能化远程监管平台,同时在黄嘴白鹭比较集中的矾坨子上种植了适宜的灌木,铺设了矾坨子海底电缆,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为黄嘴白鹭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保障栖息繁殖安全。

长山群岛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多种重要迁徙鸟类的繁殖地、中转地和越冬地。多年来,大连持续加大长山群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让这里成为鸟类和海洋生物栖息的天堂。目前在此繁殖、迁徙的鸟类多达103种,这里不仅是黄嘴白鹭在全球最大的繁殖地,也是海鸬鹚在全国种群最大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另一种濒危鸟类黑脸琵鹭也被发现在此繁殖。

加强保护地管理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双岛湾街道大甸子村艾子口废弃矿区,柔性网、截水沟、挡土墙等正在施工,山体绿化同时进行,区域自然环境正在恢复;铁山街道柏岚子村永嘉烟花公司旧址,4个烟花爆竹储存仓库已被拆除,新植的果树一派绿意盎然……

加强违法违规问题排查整治是蛇岛老铁山保护区另一项工作重点。问题千丝万缕,各方利益交织,保护区管理局克服重重困难,对照大连市排查整治行动方案,厘清所有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汇总建档,报请属地政府和大连市自然资源局协调整改,逐项推动销号。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2017-2022年绿盾专项行动中省级台账25个问题已全部销号,市级20个问题,经整改达到销号条件的18个,正在整改的2项问题已移交旅顺口生态环境分局。针对2021-2023年全国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平台下发的77个遥感监测发现问题,已整改完成69个,剩余8个点位的环境治理修复正全力推进。

让世界自然遗产成为大连的骄傲

世界自然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继2019年江苏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后,2020年中国启动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连长山群岛候鸟栖息地被列入提名地。

此次申遗提名地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45种受胁物种提供了关键停歇地、越冬地或繁殖地,其中有28种为仅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迁徙的候鸟。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提名地,总面积8506公顷,包括海岛(蛇岛)和陆地(老铁山地区)两部分,主要保护蛇岛蝮蛇、候鸟及其生态环境。长山群岛划定8处遗产提名地区域,均在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总面积215.99公顷,缓冲区面积911.53公顷,覆盖了受胁鸟类关键栖息地,能够充分展现世界自然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

“大连要把申遗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大连市申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以‘全省领先、全国争先、全球创先’的标准加快推动各项工作,确保申遗目标顺利实现。”大连市市长陈绍旺曾多次强调,要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定把“绿水青山”当作“无价之宝”,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世界遗产成为大连、辽宁的骄傲。

为推动申遗工作有序进行,大连市自然资源局坚持对标对表,挂图作战,完成了10余部技术文本编制和4部中英文宣传片制作。两处提名地的界碑界桩、综合管理站、生态修复项目、监测监控设施、展示馆等基本建设完成,候鸟栖息地能力建设全面达标。与此同时,“申遗进校园”“申遗绘画大赛”“候鸟家园”青少年美术作品展、申遗志愿者大会、“爱鸟日”“护鸟飞”等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为申遗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开发保护底线;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机制,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构建特色生态服务体系,提升市民宜居环境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厚植生态底色,用心用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十年来,大连完成人工造林59万亩,农村“四旁”植树1亿株,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全市海陆面积的25%,“一脊一带八脉多廊”的生态网络格局逐步建成,美丽大连名扬四海、享誉中外。山海间和谐美,中国式现代化,大连正全力以赴追求。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