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文化典藏”,大连话有“教材”了!

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张明春

歹饭、棍宁儿、晚霞子、毁了、败泡了……在你的印象中,还有哪些最有大连地域特色的嗑儿?

东北话上头,大连话也挺哏儿。前有张泰维在小品里灌输,后有毛豆脱口秀狂飙,大连话现在正成为方言里的“显学”。

“文化典藏”里有咱大连

9月29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第二辑)在北京发布。

这一系列丛书共计50册,前20册已于2017年出版。此次继续推出20册,包括15册汉语方言文化以及5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其中就包括《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大连》。其余有哈尔滨、古田、成都、湘潭等地方语言文化,也有龙山土家语、西林壮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而完成“典藏”大连卷的,是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科带头人原新梅教授带领下的团队。

包括600多个大连方言文化条目

记者了解到,大连是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项目在辽宁的唯一选点。

全书共包括了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和说唱表演9个章节,棉猴儿(棉袄)、汗溜儿(背心)等600多个方言文化条目,并以词条、国际音标、文字说明、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同步呈现,一图一文,图文并茂,EP同步,通过融媒体技术打造了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新阅读体验。

四处奔走 重拾民俗文化

编著这样一本“典藏”需要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整理、考证。

据原教授透露,“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大连”项目于2018年启动。大家不畏赤日之炎、寒风之凛,肩负各种摄影、录像器材,奔走于城乡海岛、大街小巷,在实验室完成摄录剪辑、听音转写,记录即将消逝的方言土语,捡拾散落的民俗文化碎片。

他们从旅顺老铁山的史前“积石墓”追寻到先祖留下的遗迹;从“千年金州,百年大连”触摸到这片热土的文化轨迹;从“先有旅顺,后有大连”了解以港兴市和城市中心的变迁;从风格各异的老街深巷、土房洋楼,感受岁月的似水流年、风韵遗迹的绵延不绝;从大连老菜,回溯当年山东福山的厨子怎样跨海而来……

原教授表示:“在项目的各个环节和典藏编写过程中,收获了太多的故事和感动,能通过方言文化的视角展示大连的若干方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幸。”经过将近三年的调查摄录与编写,历经一年多的反复修改,终于顺利出版问世。

大连方言与东北方言的不同

原新梅说,大连是历史上山东人闯关东的第一站,因此大连有许多与山东烟台、威海接近的语言和民俗文化,也造就了大连不同于辽宁和东北的独特文化。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相近,而大连方言则与东北方言截然不同,古清音声母入声字今读上声调,是胶辽官话的标志性特征。比如大连人说话被称有“海蛎子味”,主要是因为大连盛产海蛎子,再者就是大连方言属于胶辽官话的登连片,同时它又受满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还受日俄等外语的影响,就形成了有别于周边东北官话的方言。

原新梅说,这次整理,多首特点鲜明的歌谣也被收录其中。比如大连人非常熟悉的歌谣“初五二十正晌午满,十二十三儿正晌干。十八九儿亮头有儿,初五六亮头凑”,这里的“正晌”是正中午,“亮头”是指早上和晚上。

怎么?是不是赶脚大连银越来越有文化自信了?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