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大连京剧院新创剧目
现代京剧《承诺》10月1日鸣锣开场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彭杭)“中间这位演员袜子的款式不对,不符合背景设定。全体演员的服装颜色要讲究搭配,我们既要生活,也要舞台艺术……”9月27日,在大连京剧院排练现场,导演孙桂元带领所有人员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精益求精。创排已经进入冲刺阶段,10月1日15时,作为我市专业文艺院团唯一一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新创剧目,大连京剧院继《邓稼先》之后的又一部现代京剧力作《承诺》将在宏济大舞台首演亮相。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季禾子 摄
该剧讲述了“第一书记”于伟民扎根当代东北某山村,带领当地村民克服重重困难,办起现代化獭兔养殖厂,让村民如期脱贫奔小康,改变全村面貌的故事。通过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作品刻画出一个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形象,艺术化地反映了“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的主题思想。
《承诺》亮点颇多。该剧题材新颖,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农村故事为题材的新编现代京剧,以真人真事为故事基础,对原作进行改编,并突出京剧剧种的艺术特点。主题立意感人至深,作品俯下身姿扎根土壤,用一个接地气的中国故事反映脱贫攻坚一线的火热生活,展现主人公“亲民、求实、奋斗、无私”的公仆情怀和崇高品质。同时,唱腔设计结合传统与现代,广泛吸取了京剧传统剧目以及地方戏曲的老腔老调,并作以更加符合剧情的改编,既有优美、轻快、活泼的特点,又不乏生动、感人的核心唱段。
这样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现代戏剧目,怎能错过?感兴趣的票友可关注“大连京剧院”微信公众号线上购票,并了解观演须知。
主创声音
出品人杨赤:用“三精”作品为时代画像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我们文艺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因此,大连京剧院始终秉承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品的艺术初心,努力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同时,为推动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连京剧院一直在积极开拓京剧现代戏题材。《承诺》聚焦“精准扶贫”,通过土地流转、迁坟等戏剧冲突,热情讴歌基层干部与群众团结实干奔小康的奋斗精神,烘托出共产党人的质朴情感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我们推出《承诺》,希望用文艺的力量振奋人心,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导演孙桂元: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注重创新
无论是庆祝建党百年的《邓稼先》,还是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承诺》,在重要时间节点上,大连京剧院从未缺席,体现出大连专业文艺院团的担当。把山东梆子同名剧目改编成现代京剧,《承诺》有一定难度。我们对剧本进行了整合,七易其稿,尊重原创人物不能变、主题不能变,还要适合京剧舞台的创作规律。我们在继承的前提下进行新的创作,把京剧传统的程式动作生活化、把现代生活的动作戏剧化。我们还运用了一些东北方言,使观众更有亲切感。对演员,我要求3个“准确”:台词要准确、语气要准确、情绪要准确。还要求“真”,以真情实感全身心投入表演,这样才能“像”。
受疫情影响,缺乏线下集中创作时间,所以这次创排非常不容易。我留在大连20多天,每天都要和主创在线上开会,后来在排练场对词过程中还要不断调整。大连京剧院的演员们有经验也很敬业,青年演员身上的朝气让我很感动。
主演凌珂:这次出演又一次洗涤了心灵
京剧表现现代生活是个短板,要借助传统手段,结合自身功底,还要有创新。我是第一次接触农村题材,也是第一次演“第一书记”这样的角色,我不能去农村住好几个月体验生活,就从电视剧《老农民》等文艺作品中寻找灵感。之前演《邓稼先》对我触动很大,这次出演同样也是一次洗涤心灵的过程。英雄是有共性的,不分大事小事,邓稼先和我这次演的驻村干部“于伟民”,他们的精神内核是一样的,他们“不遗余力,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的奉献精神深深震撼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