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村史看成就】大魏家街道后石村:金州湾畔的乡村振兴明珠!

在美丽的渤海金州湾畔

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

那就是大连金普新区

大魏家街道后石村

回眸百年沧桑

后石几经嬗变

让我们翻开后石的百年村史

按照历史的年轮

来看一看它的沧桑变化

【1】后石村荣誉

全国文明村

全国模范村委会

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百佳示范名村

中国农业精品村

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

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等100余项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2】解放前,百姓食不果腹、衣不保暖

建国以前,后石村的穷苦百姓外受侵略者的奴役,内受城里豪绅、村里地主富农的欺压和剥削。

那时全村有三百多户,一千五六百口人,拥有三千多亩耕地,其中80%的土地被15%的地主富农和城里几户豪绅占有,另外85%的穷苦百姓靠租地、扛长活、打短工、上山拾柴、下海赶海和外出讨饭维持生计,过着食不果腹、衣不保暖、房不遮雨的苦难生活。

1949年1月,共产党在后石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共3名,成立了后石村最早的党支部。村里第一个入党的吴凤歧任党支部书记,党员张世贵出任村长。

【3】改革开放前:耕者有其田,解决了穿衣吃饭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冬天,后石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上级组织派来的工作组指导下,村党支部按照“固定中农原有土地,没收地主富农大部分土地,人均分给贫下中农土地”的具体政策,发动群众划定成分,分配土地,实现了后石人世代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夙愿。地主、富农家的部分房屋和车马农具也分给了贫下中农,使四五十户贫苦家庭结束了缺少房屋或无房居住的历史。

1952年至1956年,后石村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进程。1952年,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吴凤歧领头成立了后石村第一个互助组。三年后的1955年,吴凤歧、孙佐家、王福一带头成立了灯塔社、新兴社和英明社3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到1956年,按党的合作化政策和各级政府的要求,后石村3个初级社直接过渡整合为1个高级社,全村所有人(包括地主、富农)都变成了高级社的一员。至此,后石村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道路。

此后,后石村党组织带领全体村民利用资源禀赋的有利条件,按照“山顶绿化,山腰栽果,坡地种玉米,平地种蔬菜,海上搞捕捞”的思路,发展农渔业生产。

从有统计的1958年算起至1978年的20年间,后石村社会总产值从30万元增加到134万元,人均收入从79元增长到167元,农民生活只是基本上解决了穿衣吃饭问题。

【4】改革开放后:旧貌换新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后石村两委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的方向,带领全村广大干部和群众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农村改革上,后石村在时任老书记陈玉圭同志带领下,开创出一条“集体所有、专业承包、共同富裕”的后石特色之路。

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大力实施“三产联动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后石村按照“第一步一产业上档次,第二步二产业上规模,第三步三产业大发展”的“三步走”总体思路和规划布局,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科技创新,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第一步走一产业上档次

着力念好“山海经”,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村两委带领后石广大群众调整农业产业和品种结构,将人民公社时期的粮田和栽植小国光的果园逐步进行调整和改造,先后组建了5个村属果树农场,大力新发展SOD和富硒红富士苹果、加工用黄桃、优质大樱桃等新品种水果基地4800亩,其中大樱桃1835亩,富士苹果1670亩,加工用商品桃795亩。全村各类水果总株数达到15万株,水果年产量达到2600余吨,成为辽南优质水果的重要产地。利用临海资源地理优势,后石村先后建设对虾养殖场1640亩、海参养殖场2000亩、海珍品育苗室1.5万立方水体,组建海洋捕捞船队和养殖公司,发展海水育苗、养殖、捕捞一体化生产。目前村集体现有一产业农业企业7家,农业总产值达到6000万元以上,可安排农业劳力400余人。

第二步走二产业上规模

后石村积极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工业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和自筹资金,先后自建和引进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包装、造纸、化工、制药等工业企业23家,工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可安排农民就业500余人。

第三步走:三产业大发展

一是利用大连临海临港的特殊条件,成立后石运输公司,先后购置运输车辆200台,形成年运输能力达到800万吨,成为大连市具有很强竞争能力的村办运输企业,也是村集体上缴利润大户,运输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上交村利润6000余万元。

二是发展观光旅游业。后石村通过招商引进世茂集团海滨旅游项目,在6公里海岸线上建设梦幻岛、水上乐园和世茂温泉酒店;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全村现已建设大樱桃观光采摘园等5个。全村旅游业最好年份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万元。

三是充分调动村民个体积极性,发展餐饮业。后石村以村办滨海酒楼为龙头,带动村民建成了具有后石特色的海鲜美食一条街,全村现有各类海鲜饭店、酒楼达19家,成为大连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品尝大连特色海鲜的好去处。四是发展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引进世茂集团开发以别墅群为主的住宅小区6个,累计完成总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近年来,后石村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已成为当地大魏家街道的主要税收来源,最高年份实现税收总额达9000万元。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后石村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得到了融合协调发展,实现了后石经济“三步走”跨越式发展目标。

经2020年清产核资评估,后石村集体总资产已达到6.95亿元,净资产达到6.1亿元,经营性净资产达到3.65亿元。2020年,村辖区内各类经济体共完成社会总产值13.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万余元。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后石村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实现了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全面进步。

一是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建设。

二是创立和不断完善“一条龙”教育。

三是整治村容村貌,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长效机制。

五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后石村不断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和提升工作力度,搞好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村成立环卫队,专项负责大环境整治,村屯街面整洁干净,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修建二级标准村主干路1条、长度8公里。

村内大街小巷和果园全部实现了道路网格化和路面硬化。以道路两侧和公共场所为重点,配套实施了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成为大连市“花园式村庄建设优胜单位”。

为解决村海水倒灌严重、村民和企业饮用水不达标问题,村投资700余万元,铺设一条自金州城区引接的自来水专用管线16公里,接通每家每户和每个企业,让全村都用上了国标自来水。村内农田、果园实现了节水滴灌全覆盖。

通讯网络、有线电视通往家家户户。美丽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有效,维护良好,运转正常,创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为后石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后石村两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高度重视村民生命安全,全力以赴抓好新冠病毒防疫工作。两年来,党委书记崔德权同志带领两委班子成员把新冠疫情防控列为头等大事来抓,实行全村动员、全民参与防疫,在全村设立了7个关卡路口,抓好封闭管理。村领导深入企业和村屯农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

崔德权书记在几个最关键的防疫时间段,累计3个多月不回家,24小时在村值班。他带头捐款,抓好防疫献爱心活动,全村个体私营工商户和广大村民踊跃捐款捐物近30万元,充分展现了后石人民的高尚品质和文明素质。村防疫工作得到了大连市政府的高度好评,崔德权被授予大连市防疫工作先进个人。

村党委坚持对村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党、爱国、爱集体教育,注重培育新时代新型农民。在本村选树道德典型,开展向革命烈士王福清、爱岗敬业白克升、见义勇为陈丽云等本村典型人物学习活动,在村内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后石人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和奋力拼搏,彻底甩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后石人正以昂扬的姿态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心无旁骛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村党委制定了《后石村“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正在继续团结和带领后石村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一产业创新——搞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二产业维稳——保规模、保就业,保收入;三产业做强——做多项目、做大规模、做强产业”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后石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全面抓好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后石村建设成为新时代引领大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回眸百年历程

后石人告别了苦难的昨天

享受着幸福的今天

展望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王珊 半岛晨报、39度 视频 记者 来庆新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