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耀辉谈新书《大连历史街区与建筑》:那些历史街区与建筑是部鲜活的城市史诗

文 蒋耀辉

“城市的历史街区与建筑,就像人的经脉,她是一座城市肌理诞生与成长,文脉形成与累积的生命之基。”继《大连开埠建市》后,大连城市规划建筑史专家蒋耀辉又出新书《大连历史街区与建筑》。在书中,他系统梳理大连城市历史街区与建筑的形成、演变与发展历程,探究其特征与规律,挖掘其蕴藏的价值。他希望这本书能为关心、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一个知其所以然的机缘,亦为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增添一股前行的力量。

40多年前,一部风光片打动一位少年

初识大连,只因40多年前的一个偶然。1979年盛夏的一天傍晚,还是高一学生的我从家乡陕西杨凌中学的宿舍出发去往教室,途经操场时,不经意间被彩色电视机里播放的中央电视台风光片《大连漫游》所吸引:辽阔的大海、绵软的沙滩、迷人的圆形广场、精致的洋房小楼、静静的街巷、穿城而过的有轨电车……配以电吉他弹奏的清脆浪漫的音乐,耳畔响起男声四重唱《大连好》的优美旋律,令人心旌摇荡,在少年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大学毕业后来到大连工作,常常被这座城市散发着独特气质的历史街区与建筑所吸引,还曾经在“日本房”中工作了3年。前几年,在寻找大连城市历史记忆,撰写《大连开埠建市》一书的过程中,我吃惊地发现,大连城市历史街区与建筑的档案几乎是个空白。尽管人们在这些历史建筑中居住、工作,有的甚至在“日本房”中生活了三代以上,但却无法说清这些建筑的来龙去脉,只能根据故事和传说来推定。这就为历史街区与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带来困惑,亦使城市的人文魅力变得黯淡。

于是,40多年前的不期而遇,“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引导着我要一探究竟:这些历史街区与建筑是如何形成的?她们都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其对大连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作用如何?……

大连的这些历史街区与建筑历经100多年,档案资料大多远藏俄罗斯、日本等国的档案馆、图书馆、古旧书店,有的还为个人收藏;在国内,特别是东北各大档案馆、图书馆,也有许多馆藏。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近在咫尺的资料无法看到,只好寄希望于境外寻找,偏又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出行不便。好在如今网络发达,又有留学生助力,最终还是如愿以偿。

随着档案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大连城市历史街区与建筑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俄造英式、德式、俄式、中式建筑的特点一一呈现,日造欧式、和洋融合、近现代建筑的演变历程清晰起来,作为建筑史上独特存在的大连“日本房”的产生缘由、与俄造建筑的关联、结构特征、功能价值被挖掘出来。这些发现不仅探索了大连历史街区与建筑的演变规律,也对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城市的发展具有基础性重要作用。

那些历史街区和建筑,是记忆也是警醒

从小渔村到繁华都市,历经120余载,大连城市形成了独具韵味的历史街区与建筑。这些历史街区与建筑见证风云际会,讲述时代变迁,是一部鲜活的城市史诗。

1898年,沙皇俄国强租旅顺、大连,在辽东半岛规划建设港口城市,以期将其建成远东的全世界重要贸易中心。规划师斯科里莫夫斯基借鉴柏林、参考巴黎城市空间布局,绘就达里尼城市规划。于是,一座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城市样态的欧式城市出现在大连湾畔,辐射状街区架构,英式、德式、俄式建筑各显其态,文艺复兴、折中主义、哥特式风格各领风骚,官邸、别墅、公寓房型各异,市政厅、学校、教堂、邮局、银行等公用设施齐全。这座差一年就要完全建成的城市,画卷一经展开,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1904年,对这座城市垂涎欲滴的东亚强邻日本,发动日俄战争,赶走沙俄势力,侵占大连。日本殖民当局承袭俄据时期规划,40年间,大连的街区和建筑延续西化路线,东部形成欧式广场、街区和建筑,西部呈现棋盘式街区形态。在住宅改良的激辩声中,借鉴俄造建筑,融入和式元素,适应辽南气候和风土,产生出建筑史上的独特存在——大连“日本房”;在建筑的新浪潮中,诞生众多近现代大厦、公寓。

毋庸讳言,大连城市是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被俄、日两个列强用坚船利炮“催生”的结果,大连的历史街区和建筑是殖民统治时期的产物,许多也直接服务于其殖民统治。然而,殖民者败逃之后,回到城市主人手中的这些历史街区和建筑,已然成为大连这座城市历史不可分割的部分。虽然,侵略和殖民统治早已得到了历史的清算和正义的审判,但我们必须时刻警醒,不能忘记被奴役被殖民的苦难,只有自强不息,才能不使历史的悲剧重演。其中,这些历史形成的街区和建筑,只有为这座城市的主人服务,才是正确对待历史的做法。事实上,大连解放后,这些历史街区和建筑成为大连人生活的家园或工作的场所,许多人数代居住于此,并对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翻开世界文化发展史,交流互鉴,异域融合,开放合作,相互促进,是各种文明活力迸发的一条主线。这种交流,有的靠和平的方式推进,有的则依残酷的战争掠夺,其后,留下众多风格各异的历史街区与建筑。斗转星移,这些见证了贸易繁荣或刀光剑影的街区和建筑,成为城市的悠久历史,变成世界性的文化遗产。

延续历史文脉是责任是担当

历史街区和建筑是城市文脉得以延续的重要依托,保护好历史街区与建筑,特别是标志性历史街区与建筑,就是保护城市的独特价值,续写城市传奇,建构城市文化,造福子孙后代。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印记其历史文脉的不少街区和建筑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许多历史街区和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倒了下去,一些承载城市历史文脉的街区和建筑被拆除或拆迁,令人扼腕。一栋栋高楼大厦,一片片“水泥”街区以同质化的面目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的个性被渐渐磨平,延续城市历史的文脉被割断。一座集体“失忆”的城市注定被历史所抛弃,也注定被未来所遗忘,自然也注定被同类所漠视。因此,精心呵护好城市的历史街区与建筑,延续历史文脉,不仅是前代人的祈愿,也是今人对后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相信那些拥有历史的情怀与远见,在更宏大深邃的时空里审视百态,透彻本质的有识之士定会担负这份道义,起而行之。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历史街区与建筑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一条条历史街巷变为城市的名片,一栋栋历史建筑被视为城市的骄傲,一座座历史城市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有许多历史名城和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诚然,对那些千年古城来说,大连还太年轻,而与那些新兴城市相比,大连也是120岁有余。潮起潮落间,大连已成为一座现代化都市。洞悉来路,方知前程。那些散落在繁华都市身后的历史街区与建筑,正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往。她时时流淌出的独特人文气息,昭示着一个更为宏大、更加动听的城市叙事的开端。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