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用声乐讲述“辽南故事”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张明春

在2022年春天的大连文艺舞台上,将于3月10日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举行的《“辽南故事”经典作品独唱音乐会》颇为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它是一台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音乐会,也不仅因为它配备了管弦乐的伴奏和合唱,还因为它的主题——辽南故事。这么主题鲜明而成体系的音乐会,真的担得起“创作”两个字。

《“辽南故事”经典作品独唱音乐会》——李娜独唱音乐会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大连市音乐家协会、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大连爱乐管弦乐团协办。近日,记者对李娜、郑冰、曹英明、李志广等音乐会的主创人员进行了采访。从发愿到筹备,从选曲到排演,主创们从各个细节对音乐会进行了介绍。

这想法已产生了多年

民歌有地域性,以地域分,陕北民歌的高亢浓烈,东北民歌的火爆热情,无不展示和承载着各自人群的情感。民歌需要挖掘整理,需要传承,也需要发展;没有王洛宾,中国民歌会缺失了多少精彩?没有李泰祥、胡德夫等人的创作进取,哪有后来中国台湾几十年的流行音乐的繁荣?

辽南有民歌,还很优秀。《摇篮曲》《俺是快乐的饲养员》传唱全国。那么,辽南民歌仅止于此吗?辽南民歌中又体现着这片土地怎样的风土民情?

李娜教授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大连人,自小热爱歌唱,对民歌情有独钟。后来从事声乐教育事业多年,总想在民歌演唱上寻找自己的风格,寻找声乐表演与这片土地的内在关联。2016年,她拜老歌唱家徐桂珠为师,访求演唱的地域色彩,她的想法也得到了徐老师的肯定和支持。

准备漫长而精心

“辽南民歌”的课题申报,得到她所在的辽宁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国家艺术基金审批通过后,李娜及主创们探望了长穗花鼓的曲作者丛宝璋;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和实地考察,古莲、曲氏井,足迹非止一处;为着寻求唱法上的特征,她拜访了辽南吟诵、复州皮影的代表人物,请教了京剧演员,拿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非遗”原始资料,也学得了各种技巧和绝活儿。

曲目的选择也须考究,主创团队多次开会,方案几易其稿。

有经典致敬,有当下创新

《“辽南故事”经典作品独唱音乐会》的曲目可谓多姿多彩。其中有《新媳妇回娘家》《梅花开得好》《俺是快乐的饲养员》《猜花》《摇篮曲》等已脍炙人口的传统民歌,有郑冰作曲的《古莲》《忠魂·曲氏井》《又唱“长穗花鼓”》《老虎滩的传说》这种带有鲜明辽南符号、讲述辽南故事的新作,还有《临江仙·咏絮》《好了歌》这种歌词取材于《红楼梦》(因曹雪芹是辽南人),由辽南人谱曲(郑军)的旧词新唱。

按照音乐总监、作曲家郑冰的构想,这台音乐会的曲目整体统一又要各有风格,伴奏上以管弦乐为主,根据需要,又加入了古琴、古筝、民族打击乐等民族乐器。声乐演唱上有民族唱法,有半吟诵半演唱的融合,还有口技、音效模拟的色彩性点缀。浓淡相宜,层次分明。

其中《古莲》既不是唱也不是诵,对于歌手来说是尝鲜;《老虎滩的传说》谱面25页,全曲20余分钟,歌词改编了过去的传说,使其更符合时代口味,表演时更加入了合唱。《临江仙·咏絮》《好了歌》用古琴、箫、中阮等传统民乐伴奏,古韵盎然,旋律上又不拘泥于古风,和声甚至是现代的。

风格,就是艺术个性

郑冰说,这种规格的个人音乐会,在大连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也没有超越者。“可以说,李娜通过这台音乐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音乐会的总导演曹英明根据曲目,对舞台呈现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编排,在听觉上、视觉上力求完美,充分体现李娜的创作匠心和演唱实力。“可以说,这个音乐会的风格感,在大连是首创。”曹英明说。

这几天,大家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力求把这台学术性强、风格强烈的音乐会精彩呈现给滨城观众,以不负国家艺术基金的加持,不负“辽南故事”这四个字的内涵。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