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戴上“龙凤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韩顺兆

农历正月二十五是“龙凤日”,又叫“填仓节”,是正月里继元宵节之后的又一个民间传统节日。庄河市街头的孩子们戴上了“龙凤尾”。

“龙凤日戴龙凤尾”的习俗在庄河已经流传上千年了,最开始只给男孩佩戴龙尾,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孩也开始戴凤尾了。以往,每到龙凤日之前,家里的老人便自己制作龙凤尾,最原始的龙凤尾是用截成几厘米长短的蒜秸或细高粱秸,配之以剪成圆形或方形的各色彩布 用线穿成串,挂在小孩帽子上或缝到孩子衣服的肩膀上,男孩的和女孩的样式有所区别,寓意不同。

庄河戴龙凤尾习俗早在2009年就被列为大连市非遗项目,高广太和老伴王玉清两位老人便是传承人之一,老两口制作龙凤尾已经50多年了,子女们虽然担心他们的健康和出行安全,但也拗不过他们对龙凤尾的执着,无奈只好由着他们的心性,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龙凤尾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也不容易,尤其是高广太老两口为保证龙凤尾的传统品质,坚守祖传制作方法,对于所用材料十分讲究。

在庄河,戴龙凤尾的习俗主要针对的是12周岁以下的孩童,其受众群体自然不像正月十五点属相灯那般广泛,因此,人们对其中的讲究和规矩有所模糊,比如未过生日的小孩戴的龙凤尾是纯红的等等,这些讲究都会随着非遗传承人的口口相传,代代延续。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