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汇】“从百里洲到全世界”
——江心小岛上的诗与远方
九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百里洲岛上嘉木清圆,风吹稻香。解放路12号“岛上书店”里热闹非常。坐船从岛对岸过来的妈妈与孩子;一路撑着雨伞,带着好朋友来参加读书会的小姑娘;背着吉他的年轻小伙;经常来书店看书的小伙伴们...大家聚在书店的小房间里,聆听着窗外滴滴哒哒的雨声,带着微笑和期盼,听书店创始人“花姐姐”打开“秋天”的话题。
书架下,十来个人或坐或站,人群中央,“花姐姐”正给伙伴们朗诵着《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声音轻轻的,但也富有轻重变化,温柔却有力量。大多数小朋友们也收敛了平时的顽劣,安安静静地望着“花姐姐”。胡梦晨是百里洲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参加过好几次“花姐姐”的读书分享会。“有人读诗,有人谈阅读心得,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润物无声。”她说,这样的画面太温馨了。
读书会现场
枝江市百里洲镇,是长江上第一大四面环水的江心洲,面积212平方公里,近5万人口在岛上栖居。而“花姐姐”创办的“岛上书店”,是百里洲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书店。
被孩子们亲切地唤作“花姐姐”的女士名叫“陈木兰”,“因为我的‘木兰’是替父从军的‘木兰’,所以孩子们都叫我‘花姐姐’”,1986年出生的她是土生土长的枝江市百里洲人,凭着个人的拼搏和努力,实现了走出“故乡的泥泞”的梦想。但在大城市里这些年,她始终放不下故乡情结。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她,毅然放弃了在沿海城市的事业和生活,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到故乡,筹钱创办了这座岛上书店。
不卖书的书店
“岛上书店”虽然名为书店,但不售书、不租书,更像是一座纯公益私人图书馆,只由陈木兰和她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打理。“我就是想给家乡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免费的阅读空间。”陈木兰说,这是她的理想,也乐意为理想买单。
书店位于百里洲镇解放路上,门厅处“免费阅读”的牌子十分醒目。店内面积约150平方米,隔成了6间风格不一的书吧,书店目前共有书籍2万多册,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需求。书店装饰温馨而雅致,既有陈木兰制作的手工物件,包括拼布画框、门帘、毛线毯子、刺绣作品等,也有许多岛上的“老古董”,如从百里洲田间地头捡来的废弃罐儿、在杨家庵村捡来的梨树枝,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经过一番打理,也成了店内的一道风景。
“岛上书店”的招牌下特别标注了一行小字:“从百里洲,到全世界。”陈木兰希望阅读能打开岛上居民看世界的窗口,从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目前,岛上书店每天都开放,工作日从早上9点到晚上6点,周末延长到晚上9点。“大家自愿来读书,我们偶尔举办一些读书活动。”陈木兰介绍,2020年疫情期间,书店成立线上“抄诗班”,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学员参加,大家通过网络以诗抒情;多次开设诗词课,邀请一线城市优秀的老师线上讲解诗词和古代文学。书店还不定期举办免费的读书、书法、绘画、写生、手工等文化活动。
自从有了岛上书店,阅读就像一粒落在江岛上的美丽花种,生根、发芽、开花。
岛上书店大门
比起一走了之,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做点什么
为什么要开办这家书店?这是陈木兰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她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篇童话《莴苣姑娘》。“小时候我常常觉得自己也是被女巫下过诅咒的女孩,被困在那扇窗后,要经历许多的磨难,才能得救。”陈木兰回忆说,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书本的力量。
长大后,陈木兰离开故乡去外地工作,打拼10多年小有成就。2015年,她回到百里洲,用几个月的时间挖掘了一些平时不被人发现的美景,拍照、写公众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2016年,她将家乡的美景印成明信片,《故乡的原风景》和《在水中央》共200套明信片很快售罄,不少网友留言:“想去你的故乡看一看。”
陈木兰这时关注到“人”——故乡的人。“抛开了拍美景写文章带来的喜悦感,我开始真正关注到百里洲的现状。”陈木兰发现,家乡几乎没有什么年轻人了,大多是老人带着小孩生活,孩子们地下爬的、桌子底下钻的、静坐一旁刷抖音的……“这个世界真的好大呀,有无数个未知的远方,但这些孩子并不知道。”那一刻,陈木兰觉得,这些人好像也是童话里的“莴苣姑娘”,被困在一个高高的塔顶。
“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那个能解救他们的王子,但我想,比起一走了之,我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做点什么。”陈木兰读过一本书《岛上书店》,书里写到的那家岛上书店是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门廊上挂着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于是,百里洲也有了一家“岛上书店”。
春天的时候,“花姐姐”会和孩子们一起到梨花树下去读书,“当春风拂过,花雨满天飞扬,树下是我们的琅琅书声,这是多么浪漫的事啊。”每当回忆泛起,“花姐姐”总是神采飞扬,激动不已。
“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人说:你们读书的样子真好看,看得连我这个不爱读书的人,都想拿起书翻一翻。于是我知道,我们传递出去的美好和能量,大家感受到了。”“花姐姐”谈到读书会时总是欣慰不已,读书会的作用正在慢慢扩大,影响着更多的人。
“花姐姐”对阅读始终保持着崇敬,面对“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她虽不知道如何回答,但她始终觉得,就她自己而言,读书让她变成了一个更美的人。“我们一直认为,美的教育会唤醒更大的力量,而岛上书店一直很有野心,想成为一个美的引领者。”说这话时,她格外坚定。
很多年前陈木兰画过一幅画,画上有书店和高高的路灯。那时候还没有岛上书店,但是她一直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地方。解放路这几十年来都没有路灯,2021年过年时给装上了。“我要早知道自己是神笔马良的话,当年就该把岛上书店画成一个城堡的嘛。”
“花姐姐”把这幅画看作是生命的伏笔,一切事物都在照着图景徐徐展开。“我们距百年老店还有——96年!”
鹅黄耀眼,菜花似锦,花潮染黄了三月的百里洲。晴天的时候,长江在阳光的照耀下,和油菜花一起泛着点点金光。身体已经开始“抽条”的王育新坐在自家门前,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门口晾晒的衣服们和风一起微微摇动。
他是在“爱看书”的妈妈的影响下,渐渐喜欢上看书的。农妇余红梅说:“那个时候儿子还特别小,他就模仿着我的样子去看书,渐渐地他也就喜欢上看书。”可是忙于农活的妈妈并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儿子的童年。“她光喂猪去了”,王育新把头低了低,坐在岛上书店里的一群家长和孩子中间,显得多少有点闷闷不乐。
有了岛上书店后,王育新常常独自前往,结交了很多朋友,但他依然觉得还不够。“花姐姐”在读书会上给大家推荐了《窗边的小豆豆》,小豆豆的妈妈给了小豆豆无限的尊重、爱与包容,王育新也好想有这样的妈妈呀!“花姐姐”说,如果想和妈妈一起读,就借走吧!就这样,他借走了想和妈妈一起读的第一本书。
余红梅在裤子上擦了两把喂完猪刚洗干净的手,一边叫着王育新快一点,一边往头上戴头盔。两人一前一后跨着摩托车,开上了油菜花围住的柏油马路。他们的目的地是百里洲的“巴学园”。现在的他们可是一起出现的“常客”。
和这对母子一同迈进大门的还有“田埂诗人”孙云周。51岁的他经营着几个大棚里的蔬果,收到陈木兰举办读书会邀请函时,正在往篮子里装“春天的绿色”。“在邮电局定了几十年的书,没想到有一天可以开着三轮车去正儿八经的书店!”作为书店的忠实粉丝,每次活动他都会参加。“田垄上的大树是稻田湖的睫毛”,读书读得越来越多,生活也赠他以诗,半辈子的田野人生和墨黑的方块字产生光合作用,诗句就从土地和白纸上一起长了出来。
书店里还有不少像他这样皮肤黝黑的农民,他们也不坐在沙发上,更喜欢站着,听那些年轻的面孔读着、分享着。六年级的胡梦晨留着短头发,穿着校服,读起书来每一根发梢都在颤动。三年前,她的语文成绩还是60分。“花姐姐”教她写阅读笔记,她最喜欢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还会在读书会上分享自己的感悟,不知不觉中,她的语文成绩竟提高到了96分。
“秋天了,风把颜色吹走了。”这是小读者胡梦晨写的一句诗,让陈木兰感到十分惊喜。她也愿意做那个播种惊喜、发现惊喜的人,将温暖与爱带给每一个孩子。
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陈木兰大胆地办了一次千人读书会,走进了校园,请来了各行各业的读书人——警察、医生、作家、农民、主播、家庭教育师……三年的时光里,书店渐渐被看见了,先是村民们,后是媒体们。世界读书日前,人民日报在全国57.8万家农村书屋里选择了岛上书店。“花姐姐”被中宣部评为乡村阅读榜样。称号只是她向外宣传百里洲的工具,她真正想做的是“希望我们岛上书店能够成为那盏灯”。
2022年4月23日 花姐姐被聘为“枝江市全民阅读形象大使”
留住一个算一个
夜深微凉,月光斜照,孩子们在灯光下陆续走出书店。忙碌一天的岛上书店也回归平静,四年前她只担心没有这样的忙碌。
顺着绿色的窗帘往外望去,就是红色的小学大门,孩子们的读书声也常常从大门内传来。陈木兰希望可以借着地缘优势,把门那头的笑声引到门这头。然而免费的“午餐”让警惕的人们却步,“他们不相信有这样一家书店是可以让人免费阅读的,总是觉得我们抱有什么目的。”
陈木兰选择“愚公移山”——靠着反复说、反复讲终于“请”来了最初的几个读者,随着口口相传,书店里沉默的大山渐渐被她挖走,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阅读的沉静和分享的热闹。
夏天的百里洲,凉凉的江涛拍打着江岸,吸引着孩子走进去纳凉。暑假的两个月,是百里洲的家长们心一直悬着的两个月。不止百里洲,一到夏天,尤其南方,儿童溺水一直是难以避免的悲剧。陈木兰也是一个妈妈,她知道孩子爱水,也知道水流会卷走她爱的孩子们。“我现在在正儿八经地跟你说,不要下水,不要去游泳”,晒得黑黑的小男孩坐在椅子上,看看她、看看别处,点点头。暑气蒸腾,书店里的冰镇西瓜、风扇空调和长江争抢着这片土地上的孩子。
和她抢孩子的还有泥巴、手机。留守儿童姚玉涵和哥哥不爱读书,爷爷奶奶也无法督促他们完成学校布置的读书任务,他们最好的玩伴就是泥巴和手机。“花姐姐”使出奖励玩偶一招,把两个孩子“骗”到了书店,
“你要是表现得好每周都会有奖励哦”、“你要常来玩呀,下次我们吃西瓜”……陈木兰想尽一切办法将小朋友留下。“我要把所有的孩子都拉进来,留住一个算一个。”
“花姐姐”并不是单打独斗的花木兰,而是有战友支持的花将军。书店合伙人是陈木兰的高中同学,她知道陈木兰办了公益书店后从外地回到家乡,“她做了我们过去都想做的事”。
她们俩知道,书店还没挂起招牌就已经遇到了最大的难题——没钱。陈木兰从福建回来是以辞掉工作为代价,而合伙人在家乡也没有多少资本。
追逐梦想是辛苦的。哄睡儿子以后,陈木兰又来到书桌前,打开台灯,拿出针线,做起了手工艺品。为了维持书店的开支,她重操旧业,在各地开办手工培训班,补贴书店的开支。陈木兰的丈夫吴江成是她在福建打工时的同事,这个内敛沉稳的男人,也是无条件支持陈木兰梦想的人,“主要是她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义,然后我也蛮支持她的想法”,2018年,他和妻子一起回到百里洲,通过网络继续自己的外贸生意,“我觉得她想做的就让她去做就好了”。三年下来,书店有了起色也小有名气,逐渐成为了百里洲不可替代的公共空间和文化地标。“他给了我最大的经济支持和底气”,陈木兰望向办公桌前丈夫的背影,眼里满是感激。
“书店的成立,我要感谢太多太多的人”,岛上书店从筹办开始,便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书捐款。截至目前,共收到图书2000余册、爱心款2.7万元。 在陈木兰看来,这是“大家的书店”。一次,有人推门而入,问陈木兰:“你是书店老板吗?”她自然地回复:“我只是一名图书管理员。”
她“泽被乡里”的行动也获得当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去年,百里洲镇政府给了书店20000元扶持资金,枝江市委宣传部送来了价值5000元的书柜,枝江市图书馆、枝江市新华书店派人到书店进行业务指导。陈木兰说,“岛上书店”就像一粒落在江岛上的美丽花种,受到了各方的浇灌。
人民日报给书店捐赠的19箱书
做有趣又有意义的事,为家乡振兴贡献一份力
书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怀和爱意后,陈木兰觉得自己应该帮助家乡的村民们做更多的事,来回馈大家的这份爱意。陈木兰和几个小伙伴都喜欢拍照、拍视频,大家便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宣传家乡,为家乡振兴贡献一份力。
百里洲的水土很特别,因为它是由泥沙冲积形成的沙洲,所以很适合种植砂梨,特别清甜。梨树3月开花,4月挂果,7月逐渐成熟。打开花起,种梨大户汪洪元便开始担忧,因为盛花期正逢清明雨季,一场风雨打落的岂是梨花,是一家人的生计啊,到果子即将成熟的时节,又是夏天的雨季,那一颗颗果子,落在地头,疼在心头。
村民们的困境,陈木兰看在眼里。2020年,她和小伙伴们一起走访了百里洲十几个种植梨树的村庄,深入了解村庄的种梨史,制成宣传视频,在各大公众平台发布,将家乡的砂梨推广出去。“记得那时候,我们的车子走了很多乡村小路,车修了好几次;我们也走了很多的泥泞路,运动鞋都磨破了,但是乐在其中。”
陈木兰的网络宣传视频为百里洲砂梨打开了新的销售窗口,无数远方的订单涌来。那一年,砂梨的收购价高达一元多一斤,史无前例,全村老少都是开心的。卖梨的时候,全村的人齐上阵,上午摘你家的,下午摘我家的,统一送到贩子那儿过磅。“那可真是高兴啊,梨卖了,可以割点肉,称一条鱼,打上一斤酒,可以到裁缝铺子给娃儿们缝两件新衣,新学期的学杂费也有了着落。”谈到卖梨的场景,汪洪元的眼角是掩饰不住的笑意。清甜饱满的砂梨,承载了世世代代的岛上乡愁,如今也成了岛上村民的“致富果”。
百里洲砂梨丰收季
自2020年7月,第一条关于百里洲农产品推荐的短视频发出以来,陈木兰通过岛上书店公众号发布文章300余篇、拍摄短视频50余部,宣传百里洲乃至枝江市的人文风光和历史故事,推广砂梨、步步升布鞋等本地农旅产品,收获全国各地的书迷1万余人,阅读量破百万。一路以来,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岛上书店虽然力量微薄,但它是一个凝聚了很多人祝福和爱心的地方”,她希望做更多“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未来不仅要继续为百里洲的乡亲们提供阅读沃土,还要让这里的美景美味和美丽的故事为更多人知晓,为家乡的发展和振兴贡献一份力。
从百里洲到全世界
全国共有乡村书店58.7万家,累积配送图书12.4亿册,一个书屋带来的改变,已经初见成效,正随着时间推移而持续累积,指向更长远的未来。
书店创办的这4年时间里,陈木兰已经举办了80余场大大小小的读书会。每次的读书会不仅有百里洲居民参加,还有许多城市里的家长特意带孩子坐船前来。读书会上此起彼伏的诵读声,将百里洲的声音带到更远的地方,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告诉远方:我们若光明,百里洲便不会黑暗。
正如一个读书会上的一位家长说的,“希望多有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有读书的氛围,也让我们做家长的有了改变。”小读者们觉得,书里的世界好广阔好新奇;大读者们觉得,书店让自己和外面接轨,也是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了。
2021年5月29日 冯口草甸读书会
在这里,孩子读到第一本名著,青年实现创业的抱负,村民找到致富的门路,大山深处,遥远边陲,广袤草原,温润水乡,有村庄的地方就有书屋,有书屋的地方就有希望,书屋连接田埂,陪伴梦想,照见远方。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书店里又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春天油菜花又黄了,秋风又夹杂着稻香了,花姐姐的读书会又开始了。
文:大连理工大学2020级广播电视学专业朱幸佳 余琴健 丁玲莉
图:岛上书店公众号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天健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