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偶像剧,只有“疯”没有心动

如今,电视剧的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中老年观众主要把持着遥控器,收视率高的电视剧,在视频网站平台不一定有高的播放量,也不一定拥有很高的网络热度。与之相对的,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上的爆款剧集,很有可能并没有在电视台上播出,或者收视率并不那么出众。

近期三部上星播出的剧集,《星辰大海》《不惑之旅》以及《两个人的世界》,都属于收视率比网络热度高的作品。刚刚落下帷幕的《星辰大海》,是湖南卫视今年以来电视剧的收视年冠;《不惑之旅》在浙江卫视播出后收视率不断攀升;《两个人的世界》并没有选择优爱腾等网播平台,而是选择在百视TV上独家网播。这三部剧集不仅颇受电视机前的中老年观众欢迎,从主题上它们其实也可以归类为同一种剧集,即“中年偶像剧”。

此中年偶像剧非以往偶像剧

且慢因为这个归类恼火,先搞清楚本文所谓的“中年偶像剧”。

一般来说,我们所熟悉的偶像剧,都是由身为偶像、年轻的帅男靓女主演,以爱情为核心主题,以年轻的观众为目标受众。依照这个定义,中年偶像剧首先是指那些由人到中年、但依然是帅男靓女的演员主演,以爱情为表现主题,以年轻人为目标受众的剧集。

国内这类中年偶像剧比较少,此前《假日暖洋洋》中,姚晨和白宇这条线算是(也仅限于这条线),10年前宋丹丹、许亚军的《李春天的春天》,当年作为年轻人的笔者也追得热火朝天。这里可以拿韩剧做一个参照,韩剧里这一类型就很多。比如崔智友、李尚允的《第二次二十岁》,金荷娜、李尚允的《通往机场的路》等,它们讲述的都是有魅力的中年人谈恋爱,风格唯美浪漫,也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的兴趣。

不过到了《星辰大海》《不惑之旅》《两个人的世界》这三部剧身上,并不属于上文所述情形。比如网络上很多观众将《星辰大海》描述为“中年偶像剧”,显然不是因为它唯美浪漫。

这是另外一种形态的中年偶像剧,它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其一,男女主角并非年轻偶像,而是有相对成熟演技、且拥有一定国民度的中生代演员。

三部剧的主演,刘涛(43岁)、林峯(41岁),陈建斌(51岁)、梅婷(46岁),郭京飞(42岁)、王珞丹(37岁),都是中生代演员。刘涛在《星辰大海》里回到“贤妻”的演技舒适区里,还是有说服力的;《不惑之旅》中,陈建斌这一回有点本色出演,角色有点清高、又带有某种可爱的喜感,而梅婷依然很稳……这就是中生代演员的厉害之处,狗血的剧情都能演得挺像那么回事。

其二,剧中演员所饰演的角色,并非年龄都是35+(互联网上一般以此为人到中年的分界线)的中年人,但演员是以“中年演员”的身份去扮演也许很年轻的角色。比如《星辰大海》,刘涛从少女时期开始演起;《不惑之旅》里,梅婷饰演的简单33岁;《两个人的世界》里,郭京飞和王珞丹饰演的角色,也都是刚进社会的小年轻……

只是,观众观看《星辰大海》里刘涛、林峯的对手戏,并不会有观看《你是我的荣耀》里杨洋、迪丽热巴对手戏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虽然这两部剧中,角色的年龄基本相当。后者是偶像剧,前者却被称为“中年偶像剧”,演员的年龄与成熟度,还是影响了观众对角色“年轻化”的认知,演员明明演的是年轻人,观众的观感上却还是“中年人”。

其三,之所以说是“偶像剧”,是因为剧集以男女主角的爱情为叙事主线;冠以“中年”,是因为主打的不是唯美浪漫,倒更像是《星辰大海》宣传推广所说的“发疯文学”。

之所以说这些中年偶像剧里的爱情有点像“发疯文学”,因为实在是太抓马了,观众多少是带着一点看热闹的心态,看着他们的爱情还能怎样“疯”,而不是以一种看偶像剧的心态——偶像剧看的是心动,这批中年偶像剧没有心动这种东西。

比如《星辰大海》,男女主角谈个恋爱,又是跳河,又是拿着水管往对方身上呲水;动不动就咆哮帝上身,甚至到了大结局时,还有绑架、枪战、坐牢等戏。

《不惑之旅》和《两个人的世界》,都有一个让人觉得挺滑稽的设定——富家女看上了平平无奇的男性角色。这样的情节观众很难信服。不是说富家女不能看上普通男,只是这起承转合实在是太敷衍太“意淫”,富家女只不过是工具人。

其四,中年偶像剧因为目标受众年龄层偏大,也会结合一些家庭伦理剧的元素,增加剧集的生活感和现实感。比如《星辰大海》中,前几集快节奏讲述了简爱的经历,各种惨往她身上堆叠:母亲外遇,父亲杀害母亲后自杀,姑姑重男轻女,表弟鸠占鹊巢,简爱长大后甚至被姑姑骗到乡下“卖”给智力障碍男士……不过,这些中年偶像剧与家庭伦理剧还是略有些差别。前者主要以中年男女的爱情为主线——从欢喜冤家到相恋结婚,后者更多聚焦于中年人的家庭关系内部,男女主角往往已经是婚姻关系了,剧情主要借助家庭中的其他关系制造矛盾,比如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

其五,这些剧集并不满足于成为“中年偶像剧”,《星辰大海》立意是想拍成大湾区女性的奋斗史,《不惑之旅》号称是要关注实体书店和纸质阅读,《两个人的世界》则有那么一点上海版《装台》的味道,聚焦小人物的生存……可最终,这些华丽的立意都像是点缀,它们最终并没有超越一般的偶像剧。

期待更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

回想起来,的确有不少国产剧虽然也以中年男女的爱情为重要的叙事主线,但观众并不会将它们称为“中年偶像剧”,而是称之为“现实主义力作”。比如郭涛、梅婷的《父母爱情》,张译、殷桃的《鸡毛飞上天》,刘烨、马伊琍的《在远方》,张嘉益、闫妮的《装台》,抑或是孙俪、赵又廷的《理想之城》……

根本区别在于:这些现实主义力作,不仅仅爱情是落地的,故事呈现、人物刻画、主题表达,都带有强烈的现实感,真实记录了变化中的时代和生活,也能够真正触碰观众的心灵。

当然,人们可以很容易为中年偶像剧找到辩解的理由,因为它们“存在即合理”。毕竟如今电视台和互联网已经形成分野,年轻观众不喜欢的,中老年观众可以追得很起劲,中老年观众的观剧需求也是需求,也应该得到尊重。

只不过,在尊重中老年观众需求的同时,不应该忘记的是,他们也有权利欣赏到更好的东西。就比如电视台既然都请来了一批中老年观众喜欢的中生代实力派演员,为什么就不能给他们更好的剧本?中老年观众有时是“被迫”看一些烂剧,现在卫视日子也不好过,各种转台也就那么几部新剧,中老年观众有时只能在“烂”与“更烂”中做选择。

制作方更不应忘记的是,分众化的思维虽没有错,但真正优秀的作品是老少兼宜的,应该有打造精品和经典的雄心。就比如屡次重播的《父母爱情》,中老年观众爱看,年轻观众也爱看。虽然中年偶像剧的收视率很能打,但我们期待会有更多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出现。电视剧不仅仅是“看热闹”,它还可以是美的享受、心灵的抚慰与价值的涵养。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