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现代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在京落幕
5月25日晚,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国交响乐作品展演”--2019北京现代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厅上演。由指挥家陈琳执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携周晓琳、周正中、郑杨、袁非凡、薛冰倩、周艺妮、黎雨荷等音乐家共同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
指挥:陈琳
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节选自作曲家郝维亚创作的四幕歌剧《一江春水》第一幕第二场。作曲家郝维亚为《一江春水》创作了戏剧化很强的音乐,这首曲目有着与时俱进的内涵创新和艺术创新。月光下,小家情怀的不舍与挣扎,终为民族危亡而升华成坚定誓言,“分曲”唱段的设置和普契尼式的旋律,兼具个人的抒情婉转和宏大的家国气魄。女高音周晓琳和男中音周正中都在剧中发挥了自己声部最大限度的表现。歌唱大多都是自然音式的旋律,但乐队和声时常出现“不协和”的现代风格,在兼具观众接受和现代艺术精神之间,这一步攀登的尺度展现了作曲家的良苦用心。
男中音:周正中、女高音:周晓琳
由作曲家姚晨创作的《诗两首》探讨了文人意志在他国土壤中孕育的可能性。启发于作曲家在2005年芝加哥海德公园的某个秋日。飒飒秋风摩挲黄叶,林深光影转瞬变幻,第一首诗通过弦乐器与少量木管及打击乐的互动,拟现山水画中自然与人类的辩证关系。第二首诗对乐队色彩的敏感使用则象征着自然与人同呼吸、共脉搏。
作曲家秦文琛为笙与管弦乐队而作的《云川》实现了中国乐器与交响乐队由表及里的和谐统一。拥有3000多年古老历史的笙,有着浓厚的民间气息,但因不善旋律、声音易被吸收掩盖,想要被赋予现代化的生命力,实在是棘手的难题。《云川》的巧妙在于,一方面“扬长”,抓住笙纵向和音奏法的优势,一方面“避短”,乐队强调笙的泛音,着重刻画律动,同时在音色、音区上加以区分。在此基础上,作曲家拓展了笙的演奏技术,音乐的动势在郑杨扎实的演奏下变化无穷,与乐队结合创造了精魂合一的声音效果。
作曲家常平为竹笛与交响乐队创作的《蓝莲花》使经典意象得到现代演绎。竹笛的动机不断被传递和发展,能量在生生不息的气韵下,循环流淌于竹笛与乐队之间,意味着幽远的香气和圣洁的梦想是灵性而永恒的。
竹笛:袁非凡
作曲家邹航的《宁波色彩》让地域印象充满时代情怀。该曲分为“远古的呼唤”、“海纳百川”、“宾客盈门”三个段落,宁波地域的舟山渔民号子、越剧唱腔、民歌“马灯调”等元素都出现其中,渔民号子以铜管演奏,既有劳动的粗犷,又有远古的浑厚,辉煌大气的和声体现出现代化国际港城的朝气。
作曲家陈怡为小提琴与管弦乐队而作的《曲艺印象》用西方乐器表达国粹曲艺。得益于对小提琴的驾轻就熟,京韵大鼓唱、吟、说的韵味唱腔、民族器乐伴奏里过门的悠然从容,都在乐队与小提琴的模仿和创新中生动展现。
小提琴:黎雨荷
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在两个小时的音乐会中,观众井然的秩序也体现出现代音乐与社会的紧密结合以及北京现代音乐节17年来对现代音乐所做出的贡献,以平易而具有亲和力的方式带领众多观众走进高雅艺术。郭雯瑾/文 韩军/摄影